杭州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廠家
發布時間:2024-08-21 01:02:07
杭州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廠家
隨著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制造汽車的各種原材料也迅速發展和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開始采用改性塑料替代金屬制件。塑料在汽車上的應用已有近50年的歷史,目前汽車用改性塑料的使用量已成為衡量汽車設計和制造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塑料飾件的大量應用,促進了汽車的減重節能,提高了汽車的美觀舒適度。P以密度小、性價比高、具有優異的耐熱性能、耐化學藥品腐蝕性、剛性、易于成型加工和回收利用等特性在汽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來更是有把汽車內飾和外裝材料統一到PP系列材料的趨勢。由于高性能基礎樹脂的開發生產周期長、投資巨大、技術要求高,且需要高精尖的集成先進綜合技術,所以對現有PP樹脂需要進行更廣泛、更有效、更經濟、更實用的改性。聚丙烯微孔發泡微發泡(Microcellular Foaming)是指以熱塑性材料為基體,制品中間層密布尺寸從十到幾十微米的封閉微孔。微發泡注塑成型技術突破了傳統注塑的諸多局限,在基本保證制品性能的基礎上,可以明顯減輕重量和成型的周期,大大降低機臺的鎖模力,并具有內應力和翹曲小、平直度高,沒有縮水,尺寸穩定,成型視窗大等特點,特別是在生產高精密和材料較貴的制品上與常規注塑相比較獨具優勢,成為近年來注塑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聚丙烯微發泡材料能夠滿足大型微發泡汽車注塑件。隨著汽車輕量化的發展,選用PP發泡材料已成為汽車減重的重要途徑,目前其在汽車內飾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其中PP發泡材料在各種汽車上的使用占比為轎車占45%,卡車、工程機械車占20% ,客車、商務車占35% 。汽車用PP發泡材料主要為化學微發泡材料。普通微發泡PP制品的表觀質量很不理想,僅適合于需要表面覆皮的高端車,不僅增加了制造成本,也限制了PP發泡材料的推廣和應用;而化學微孔發泡是以熱塑性材料為基體,化學發泡劑為氣源,通過自鎖工藝使得氣體形成超臨界狀態,注入模腔后氣體在擴散內壓的作用下,使制品中間分布著直徑從十幾到幾十微米的封閉微孔泡,且其理想的泡孔直徑應 <50μm ,但目前國內行業實際生產的微發泡PP的微泡孔直徑約為80~350μm 。對于微孔發泡主要有注塑微發泡、吹塑微發泡和擠出微發泡等,注塑微發泡適用于各種汽車內外飾件,如車身門板、尾門、風道等;擠出微發泡適用于密封條、頂棚等;吹塑微發泡適用于汽車風管等。利用微發泡技術可使PP制品的質量減少約10%~20% ,較傳統材料在部件上可實現高50%的減重,注射壓力降低約30%~50% ,鎖模力降低約20% ,循環周期減少10%~15%,同時還能提高汽車的節能性,較傳統材料可實現高30%的節能,并且能改善制品的翹曲變形性,使產品和模具的設計更靈活。輻射交聯PP高發泡片材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作為汽車車頂,可降低汽車的質量,同時其還可用于汽車的內飾件,有利于汽車的輕量化。

杭州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廠家
年來綜合性能優異、可回收易降解的聚丙烯發泡材料已成為泡沫塑料家族中的“新寵”,是聚合物泡沫材料中增長速度快的品種。超臨界二氧化碳(CO2)發泡聚合物技術是制備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的關鍵核心技術,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趙玲教授團隊在該技術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成功開發了高性能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綠色制備過程的優化和強化技術。聚合物發泡有物理發泡劑和化學發泡劑兩大類。化學發泡劑存在化學殘留、發泡過程難控制和不易獲得高發泡倍率等缺點;物理發泡劑中的氟氯烴類則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已逐漸被禁止和限制使用;而一些新型氟碳氫化合物的全球變暖潛能值仍相對較高,烷烴類發泡劑則易燃燒不安全。相比這些傳統的發泡劑,超臨界CO2發泡聚合物技術作為綠色制造技術,已被工信部列入我國優先發展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而且CO2進入聚合物后會引起熔點、表面張力和黏度下降、結晶行為改變等一系列變化,可以制備微孔甚至納米泡孔材料。丙烯微孔發泡丙烯是結晶聚合物,低溫固態發泡受結晶限制,很難制備高發泡倍率產品;高溫發泡聚合物熔體強度不夠無法保持完整泡孔,可操作窗口窄。因,大規模制造具有穩定均勻泡孔形貌和外形尺寸的高發泡倍率微孔材料難度大。為了攻克這一難題,趙玲團隊聯合無錫會通、中石化北化院、浙江新恒泰、鎮海煉化等單位,在合適物料體系、可控工藝過程和高效工業裝備等方面開展了超臨界CO2發泡聚丙烯的優化、強化和工程化等系列工作,形成了“適合超臨界CO2發泡的聚丙烯專用料”“分步/分段發泡新工藝”“優化構建流場結構實現高效規模制備”三大技術創新。趙玲介紹,在低于流動溫度的可變形區發泡,既可突破結晶的制約,又能保證發泡材料微孔結構和外形尺寸穩定成型。基于這一發泡機制,他們開發了兼具較寬發泡溫度窗口和較強的CO2溶解擴散能力的聚丙烯發泡專用料,以及能改善泡孔結構和表觀形態的新型功能助劑/添加劑。CO2變壓飽和提高了過程效率和發泡倍率,氣泡成核和生長的分段實施減小了高壓設備體積;同時釜壓發泡、模壓發泡等高壓設備和聚合物預成型體的結構優化設計,保證了均勻的壓力場、溫度場和速度場,實現了低密度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的規模制造和柔性生產。利用上述創新技術,項目團隊建設了2套年產3萬立方米模壓發泡裝置,實現了低密度聚丙烯微孔厚板的制造;新建了4套、優化改造了3套年產4萬~6萬立方米的釜壓發泡裝置,生產效率提高25%,成品率提高到99%以上,發泡專用料已在鎮海煉化生產,2016~2018年新增產值3.31億元、利稅1.09億元。此外,該團隊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8件、實用新型專利8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了46篇SCI/EI收錄論文。趙玲表示,超臨界CO2模壓發泡技術通用性強,除聚丙烯外,還可用于聚氨酯彈性體微孔發泡材料的生產,多種熱塑性聚合物及其復合材料的中試已經完成。采用該技術生產的聚丙烯發泡專用料,除可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和內飾、緩沖包裝等傳統領域,還可滿足兒童玩具、食品、醫療、家居用品等領域對綠色材料的需求。由于微孔賦予了聚丙烯獨特的性能,聚丙烯微孔發泡材料還可應用于更多的新興領域,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墊片、5G通信微波中繼天線罩、高檔汽車音響振膜、防彈衣背板等。

杭州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廠家
摘要: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PP-LGF)作為一種輕質高強的復合材料,在滿足汽車零部件性能的同時,對零部件減重具有明顯貢獻,目前在汽車零部件應用上備受青睞。文章主要介紹了PP-LGF在汽車儀表板輕量化方面的應用和發展現狀,詳細介紹了薄壁注塑、物理發泡、化學發泡三種成型工藝實現儀表板輕量化的技術概況,并展望了PP-LGF在儀表板上的應用前景。聚丙烯微孔發泡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汽車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通過汽車輕量化來降低油耗從而降低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研究熱點,其中,使用質量更輕的非金屬材料替代傳統金屬材料的研究在近年來也取得了較大進展。運用復合材料來部分取代車身結構件及內、外飾裝飾件是汽車輕量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眾多的復合材料中,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PP-LGF)以其低廉的價格、優良的力學性能和環境友好性而獲得更多的青睞。與短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PP-SGF)相比,PPLGF在強度、剛度、翹曲度、耐疲勞、缺口沖擊強度和尺寸穩定性等方面更具優勢,因此,使用PP-LGF生產的汽車零部件可進一步實現重量及成本的降低。1 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性能特點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的制備工藝主要分為5種,即熔融浸漬、溶液浸漬、粉末浸漬、纖維混編工藝以及薄膜疊層工藝,而在汽車零部件領域主要應用的為熔融浸漬法。熔融浸漬法生產的PP-LGF粒子的長度一般為8mm~15mm,其中玻纖的含量可達20%~60%,粒子中玻纖的保留長度可達1mm~3mm,如圖1所示,相較于玻纖保留長度僅為0.2mm~0.4mm的PP-SGF材料,PPLGF因其內部纖維構成的三維網絡結構,可保證產品具有更優的力學性能、抗沖擊性能、耐蠕變性能等特點,更加適合應用于汽車領域對結構性能要求較高的零部件。此外,隨著纖維含量的增加,PP-LGF的性能也隨之提高。長玻纖增強聚丙烯材料在儀表板上的應用儀表板是汽車內飾中的重要部件,為提升汽車內飾的感知質量,中、高檔車型普遍會采用軟質儀表板,即在儀表板骨架表面增加軟質表皮層。儀表板骨架作為儀表板系統的主體部件,同時也是電器件和其他功能件的承載結構,因此要求其具有高強度及高剛性,目前在儀表板骨架上使用為廣泛的為PP材料,采用相同密度的PP-LGF材料替代傳統PP材料,在滿足相關性能的同時,可提升儀表板吸能性能,同時可將現有儀表板骨架的設計厚度由3mm~3.5mm降低到1.8mm~2.5mm,從而降低儀表板骨架重量,推動汽車內飾輕量化。以下將從PP-LGF應用于儀表板上的薄壁注塑、物理發泡、化學發泡三種成型工藝方面,介紹PP-LGF在儀表板輕量化方面的應用。 2.1 薄壁注塑薄壁注塑工藝是直接將產品壁厚減薄,在模具中進行加工的一種成型方法,與傳統PP材料注塑的3mm~3.5mm壁厚的儀表板骨架相比,PP-LGF材料運用薄壁注塑工藝制造的儀表板骨架產品壁厚一般為2.5mm左右,整體減重可達約25%。該工藝的投入成本較低,重量優勢明顯。目前,該工藝在國內和國外合資品牌中,如吉利、大眾、上汽、福特等均有應用,一般選擇PPLGF20材料,設計的產品壁厚一般為2.2mm~2.5mm。然而,薄壁注塑工藝也存在兩點問題,首先是該工藝的模具成本較高,使用薄壁注塑,成型模具需要采用熱流道設計,熱流道模具的成本要比普通注塑工藝的模具成本高。其次,注塑工藝管控和注塑精度要求高,因為PP-LGF中長玻纖分布的各向異性,采用PP-LGF材料的薄壁注塑產品翹曲變形較為嚴重,尺寸穩定性較差。2.2 物理發泡物理發泡工藝又稱為MuCell 工藝,它是以熱塑性材料為基體,通過將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或氮氣) 溶解到熱熔膠中形成單相溶體,并保持在高壓力下,然后,通過開關式射嘴射進溫度和壓力較低的模具型腔,由于溫度和壓力降低引發分子的不穩定性從而在產品內部形成從十到幾十微米不等的封閉氣泡微孔[4-5],該項技術早期由麻省理工學院發明,1995年由美國Trexel公司將技術實現全球商品化。MuCell 工藝優勢為成型周期短、產品尺寸穩定性好、翹曲低、產品輕量化和工藝適用性廣。MuCell工藝使用超臨界流體,可有效降低PP-LGF材料黏度, 提高熔體流動性。泡孔成長壓力代替傳統注塑中的保壓階段,縮短成型周期,同時,可使壓力分布均勻,有效降低PPLGF產品內應力,降低因長玻纖各項異性導致的產品翹曲,增加產品的尺寸穩定性。另外,泡孔填充可有效避免產品表面縮痕,微孔結構擴充,降低材料密度,產品重量減輕,較同材質實體,重量可降低5%~10%。目前,福特新蒙迪歐在儀表板骨架上應用了該工藝,骨架產品設計壁厚2.4mm,相較于實心材料重量降低了10%,此外,長城和大眾也有應用于此項技術。MuCell 工藝的缺點是一次性投入高,工藝難度大,同時相關研究表明,使用該工藝對儀表板減重比控制在3%~8%時,產品性能會下降10%左右,基本滿足性能要求,減重超過8%,機械性能和耐熱老化性能急劇下降,不能滿足要求。若使用MuCell 工藝推薦減重比為3%~5%。2.3 化學發泡化學發泡工藝包括模內發泡工藝和二次開模發泡工藝(core-back),二者均是在注塑過程中,利用塑料粒子中加入的碳酸氫鈉和碳酸銨類的無機發泡劑,受熱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使產品形成微孔發泡結構,以降低材料密度,減輕產品重量。其中,core-back工藝因使用了二次開模,相較于模內化學發泡,發泡的倍率更高,產品中形成的泡孔數量更多,產品的減重比更大。一般來說,模內化學發泡的減重比相比于實心材料在5%~8%左右,而core-back工藝可高達30%~50%,具體根據退模行程決定。同物理發泡工藝一樣,化學發泡工藝可在PP-LGF材料應用減重的同時,減少產品翹曲變形,提升產品穩定性,而且二次開模發泡工藝能夠適用于做外觀件。目前,寶馬5系已在儀表板骨架上應用了PP-LGF的core-back工藝,產品壁厚由初始1.8mm左右發泡到3.8mm,重量降低了約40%,此外大眾的部分車型也已使用模內化學發泡工藝。core-back工藝的缺點是發泡劑較貴,開模的周期較長,模具成本也比模內發泡模具高,而且該工藝的技術難度較高,后期調試周期較長,產品的綜合成本較高。模內發泡工藝的缺點是發泡劑較貴,產品的減重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減重效果低于薄壁注塑工藝,物理發泡工藝和core-back工藝。

杭州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廠家
隨著國內大煉化項目、PDH項目陸續上馬,國內聚丙烯(PP)市場成為群雄角力之地。新建項目投產,PP產能仍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23年我國PP產能將超過3500萬噸,自給率將近90%。屆時,高性能產品將成為企業突出重圍的殺手锏。高性能PP成投資熱土2020年已經有三家企業成功投產聚丙烯裝置,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利和知信。近一個月,聚烯烴行業掀起了新一波高性能PP投資熱潮:4月22日,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正式動工,項目包括乙烯裝置和高端PE、PP等生產裝置,采用已經成功應用、先進的專有工藝和催化劑技術生產高性能聚合物。聚丙烯微孔發泡5月17日,總投資約56億美元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項目產品包括聚α烯烴、高碳合成醇、茂金屬PE、共聚PP等,共14規模生產裝置。18日,徐州海天石化集團年產10萬噸高性能PP樹脂項目“云簽約”,落戶大慶龍鳳區。高性能產品研發能力不足我國已投入生產的高端聚丙烯專用樹脂有:三元共聚聚丙烯薄膜專用料F5606、管材專用料、薄壁注塑料M50T、高熔體強度薄膜專用料、丙丁共聚膜料、低溫抗沖注塑專用料、氫調法高流動注塑料、高透明注塑專用料、抗菌系列專用料、低灰分PP、快速成型PP、透明PP專用料等。但由于我國高端聚丙烯產品研發能力不足,且同質化嚴重,一些高性能和特殊性能產品,如茂金屬PP(mPP)、特種雙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流延聚丙烯(CPP)膜等仍需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我國mPP年消費量約10萬噸,除燕山石化少量供應市場,基本依賴進口,主要用于生產醫用或食品用高透明PP制品、食品包裝薄膜、無紡布、超細旦丙綸纖維等領域。具有高拉伸速度與幅寬、超薄、超透及更好低溫熱封性能的特種BOPP薄膜、電工膜、電容器膜、鍍鋁膜等PP薄膜料以及汽車和家電用PP注塑料的年進口量均超百萬噸。PP管材料的年進口量約50萬噸。高性能PP開發方向1抗菌PP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推動汽車生產商聚焦抗菌PP在內飾件中的應用,這或將成為車用PP下一個熱點應用領域。2玻纖增強PP長玻纖增強PP材料因具備更高的強度、剛度、韌度、尺寸穩定性,廣泛應用于儀表骨架板、車門組合件、前端組件、車身門板模塊、車頂面板、座椅骨架等汽車部件上。長玻纖增強PP材料在120℃時的高溫疲勞強度是普通玻纖增強PP材料的2倍,甚至比以耐熱性著稱的玻纖增強尼龍材料高10%,具有作為結構件所需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氣味散發耐刮擦PP隨著人們對汽車品質的追求,車用PP材料需要滿足的已不僅僅是力學性能,還有對外觀、環保等方面的高要求。目前市場上低氣味散發PP材料多被Basell、北歐化工等公司產品壟斷,國產替代進口任務艱巨。制造高抗刮擦汽車內飾件材料一方面要采用國外表面硬度較高的PP原料,另一方面需要添加助劑提升材料表面的爽滑度。但助劑在體系內受熱會有小分子散發影響車內空氣質量,同時又會出現表面遷移現象,影響內飾件外觀。因此,問題核心仍取決于PP基材的性能。

杭州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廠家
彈性體材料是指在受到外力或變形時,能夠恢復原狀或者接近原狀的材料。其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彈性,即在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后能夠發生彈性變形,然后在去除外力后能夠自動恢復原狀的能力。因此,彈性體材料在工業制造、機械制造和航天、軍事等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彈性體材料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橡膠。橡膠具有較高的彈性和機械強度,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壓、抗撕裂和耐磨性能,適用于制作各種密封圈、彈簧、橡膠管等重要的機械零部件。除了橡膠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彈性體材料,例如聚合物材料、彈性泡沫等,這些材料都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由于彈性體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粘性,因此可以用于制作各種居家用品、文具用品、玩具等。此外,彈性體材料還可以用于醫療領域中,例如制作假肢和支架等醫療器械。在軍事領域中,彈性體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坦克履帶、防彈衣和車胎等軍事裝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彈性體材料是現代工業領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材料,其廣泛應用于制造、機械、醫療、軍事等領域,為推動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新技術和新材料的不斷涌現,相信彈性體材料的應用領域將會更加廣泛。 TPU材料(熱塑性聚氨酯)是一種由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和二異氰酸酯組成的熱塑性彈性體。它具有優異的彈性、耐磨性、耐油性、耐化學性、耐氧化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由于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質,TPU材料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運動鞋、電子產品、醫療器械、玩具、建筑材料等領域。 POE材料是一種烯烴共聚物,其含量一般在20~50%之間。其優異的物理性質包括良好的伸展性、回彈性、耐磨性、耐撕裂性、防水性和耐氣候性等。此外,POE材料還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可以在寬廣的溫度和化學介質條件下使用。這些性質使得POE材料在各種應用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其次,POE材料的制備方法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兩類。物理法主要是采用熔融混合或混合方式將多種材料混合熔融后制成,而化學法主要是采用聚合反應將不同單體聚合成共聚物。POE材料的物理和化學制備方法各有優缺點,具體制備方法應根據具體的應用要求而定。 TPEE材料(熱塑性聚酯彈性體)是一種由聚酯多元醇、二酸和丁二酸酯組成的熱塑性彈性體。它具有良好的彈性、耐磨性、耐油性、耐化學性、耐氧化性和耐高溫性能。由于其優異的性能,TPEE材料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電氣電子、醫療器械、玩具、運動器材等領域。 彈性體材料的制造工藝十分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熱壓模塑和擠出成型。在這些制造過程中,需要考慮材料的成型條件、工藝參數和結構設計等因素,以確保材料具有足夠的彈性和機械性能。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彈性體制造領域中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制造技術和新材料,例如反應注塑、液相硅膠等,這些新技術和新材料大大拓寬了彈性體材料的應用領域。

杭州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廠家
當熱塑性聚氨酯聚合物在1950年代問世時,TPE成為商業現實。在1960年代,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問世,在1970年代,各種TPE出現。TPE的全球使用量(1990年為680000噸/年)以每年約9%的速度增長。由于聚苯乙烯和聚丁二烯之間的不相容性,苯乙烯-丁二烯材料具有兩相微觀結構塊,前者根據確切的成分分成球體或棒。由于聚苯乙烯含量低,該材料具有彈性,聚丁二烯的特性占主導地位。通常,它們提供比傳統交聯橡膠更廣泛的性能,因為其成分可以變化以適應最終的構造目標。嵌段共聚物很有趣,因為它們可以“微相分離”以形成周期性納米結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這種聚合物被稱為Kraton,用于鞋底和粘合劑。由于微細結構,需要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來檢查結構。丁二烯基質用四氧化鋨染色以在圖像中提供對比度。該材料是通過活性聚合制成的,因此塊體幾乎是單分散的,因此有助于形成非常規則的微觀結構。由于大多數聚合物彼此不相容,形成嵌段聚合物通常會導致相分離,并且自從引入SBS嵌段聚合物以來,該原理已被廣泛采用,特別是在其中一種嵌段是高度結晶的情況下。不相容規則的一個例外是Noryl材料,其中聚苯乙烯和聚苯醚或PPO相互形成連續共混物。其他TPE具有結晶域,其中一種嵌段與相鄰鏈中的其他嵌段共結晶,例如在共聚酯橡膠中,實現與SBS嵌段聚合物相同的效果。取決于嵌段長度,由于較高的晶體熔點,域通常比后者更穩定。該點決定了材料成型所需的加工溫度,以及產品的最終使用溫度。這樣的材料包括Hytrel,一種聚酯-聚醚共聚物和Pebax,一種尼龍或聚酰胺-聚醚共聚物。熱塑性彈性體(TPE),有時也稱為熱塑性橡膠,是一類共聚物或聚合物(通常是塑料和橡膠)的物理混合物,由具有熱塑性和彈性體特性的材料組成。雖然大多數彈性體是熱固性塑料,但相比之下,熱塑性塑料在制造中相對容易使用,例如通過注塑成型。熱塑性彈性體顯示出橡膠材料和塑料材料的典型優勢。使用熱塑性彈性體的好處是能夠拉伸到適度的伸長率并恢復到接近原始形狀的能力,從而比其他材料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和更好的物理范圍。熱固性彈性體和熱塑性彈性體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其結構中的交聯鍵類型。事實上,交聯是賦予高彈性性能的關鍵結構因素。類型商業TPE有六類通用類別(名稱符合ISO18064):苯乙烯嵌段共聚物,TPS(TPE-s);熱塑性聚烯烴彈性體;熱塑性硫化橡膠,TPV(TPE-v或TPV);熱塑性聚氨酯,TPU(TPU);熱塑性共聚酯,TPC(TPE-E);熱塑性聚酰胺,TPA(TPE-A);未分類的熱塑性彈性體,TPZ。來自嵌段共聚物組的TPE材料的例子包括CAWITON、THERMOLASTK、THERMOLASTM、Arnitel、Hytrel、Dryflex、Mediprene、Kraton、Pibiflex、Sofprene和Laprene。這些苯乙烯嵌段共聚物(TPE-s)中有CAWITON、THERMOLASTK、THERMOLASTM、Sofprene、Dryflex和Laprene。Laripur、Desmopan或Elastollan是熱塑性聚氨酯(TPU)的例子。Sarlink、Santoprene、Termoton、Solprene、THERMOLASTV、Vegaprene、或Forprene是TPV材料的例子。熱塑性烯烴彈性體(TPO)化合物的例子是For-TecE或Engage。Ninjaflex用于3D打印。為了符合熱塑性彈性體的資格,材料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1.拉伸到適度伸長的能力。2.并在消除應力后恢復到接近其原始形狀的狀態.3.可在高溫下作為熔體加工,沒有明顯的蠕變。TPE用于傳統彈性體無法提供產品所需物理性能范圍的地方。這些材料在汽車領域和家用電器領域有大量應用。2014年,TPE的全球市場規模達到約167億美元。大約40%的TPE產品用于汽車制造。例如,共聚酯TPE用于雪地摩托軌道,其中剛度和耐磨性非常重要。熱塑性烯烴(TPO)越來越多地用作屋頂材料。TPE也廣泛用于導管尼龍嵌段共聚物為患者提供了一系列理想的柔軟度。熱塑性有機硅和烯烴混合物用于擠出玻璃滑道和動態擋風雨條汽車型材。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因其易于加工而用于鞋底,并廣泛用作粘合劑。 由于在對各種熱塑性基材進行雙組分注塑成型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能力,工程TPS材料還涵蓋了從汽車市場到消費品和醫療產品的廣泛技術應用。例如,柔軟的抓握表面、設計元素、背光開關和表面,以及密封件、墊圈或阻尼元件。TPE通常用于制造汽車性能應用的懸架襯套,因為與常規橡膠襯套相比,它具有更大的抗變形能力。由于改性塑料樹脂的功能、成本效益和適應性,熱塑性塑料在供暖、通風和空調(HVAC)行業經歷了增長成各種蓋子、風扇和外殼。TPE還可用于醫療設備、電纜護套和內絕緣、性玩具和一些耳機電纜。 不僅用于工業用途,還用于運動鞋和背包等消費品。您可以在許多運動和戶外品牌產品中看到基于TPE的材料“ARIAPRENE”。2021年,全新的TPE回收理念問世,稱為APTERRA,它是GRS(全球回收標準)收集和再生泡沫織物廠廢料,因為每次生產運行總是有20%的廢料。